各地新棉收购情况专题:江西解开新棉收购的“结”
秋高气爽,正是新棉上市的季节。往年这个时候,江西省棉区到处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卖新棉,紧紧张张抓收购的繁忙景象。然而今年,中秋已过,全省棉花收购工作行动缓慢,有的棉区至今尚未开秤收购。 今年是国家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第一年,这次改革的核心是放开棉花收购,打破垄断经营,鼓励有序竞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按说,这样将激励有资格进入棉花市场的各类企业积极开展新棉收购,但是事实上,不仅供销社棉花企业收购新棉遇到不少困难,而且往年走村串户抢购棉花的个体棉贩也少有上门收购的,新棉收购为何出现这种反常现象?业内人士说,新棉收购开秤晚,掀不起高潮,不光是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需要时间做好准备,主要还是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资金不落实。渝水区棉麻集团公司为A级信用企业,但是该公司9月下旬开秤收购的第一批新棉,所需资金是公司职工的集资款。彭泽、九江等县棉花收购企业反映,由于新棉收购资金不到位,新棉收购难以大张旗鼓地展开。二是棉花放开收购,多渠道购销,一定程度上带来税收“跑漏”,影响棉区的财政收入,有的产棉县因此放松对棉花工作的领导,认为政府不必管得太多,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也不管了。三是今年国际国内市场棉花价格一路下跌,受此影响,我省新棉开秤收购价每担在380元上下,比去年每担棉花496元的平均收购价格下降了116元。棉农辛勤耕作几个月,卖不到高价,心理不平衡,有的把棉花放在家里等待观望。 当务之急,是落实棉花收购资金。各级农发行在确保国家储备棉资金供应的同时,应根据棉花企业的资质条件,经营情况和信用等级,及时发放商品棉收购贷款,棉花企业应积极深化改革,提高效益,讲究信用,主动争取银行的资金支持。 据预测,今年全球棉花产量增幅大于消费增幅5个百分点,国内棉花总产量可达9800万担至1亿担,加上库存陈棉,棉花资源总量在1.4亿担左右,而全国棉花需求量为8000万担至9000万担,仍然是货源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另一方面,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用棉企业将可以购进国外棉花,这对国内棉花市场是个冲击。棉花市场的这种态势,决定了今年新棉收购价格没有多大回升的余地。 棉花收购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说明,放开棉花收购,打破垄断经营,不等于撒手不管。必须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棉区各级政府当前尤其要集中精力抓好新棉收购,做到措施配套,步骤稳妥,精心组织,狠抓落实,防止出现“一放就乱”的现象。 可喜的是,新棉购销工作中的问题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省政府及时发出通知,部署各地加强领导和宣传,强化棉花市场管理和质量监督等。省农发行和省供销社棉花企业及时派人深入棉区调查情况,做好资金协调供应工作。棉区各级政府及棉花企业,一手抓政策落实,一手抓棉花收购,积极推动新棉购销全面展开。这些工作如能扎扎实实开展下去,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第一年的新棉收购是可以搞好的。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