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立忱在供销社系统棉花收购座谈会讲话(全文)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任 白立忱 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后,国家计委、财政部、供销社、质检、农发行等有关部门深入实际搞了多次调查,把下面反映写成报告反映上去。朱总理、家宝总理看了之后,最近作了重要批示。我们接到批示后,又责成我们有关部门进行了调查。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传达、贯彻和落实总理和副总理的批示精神,交流各地收购中的情况和经验,目的就是要完成总理交付给供销社棉花企业的收购任务,以使大家对总理关于收购的批示有一个深的印象。 如何理解领导的批示?我认为领导的批示是对供销社的信任,对棉麻企业的信任,也是让供销社及棉花企业在新的一年收购中发挥主要作用。这个批示与前阶段的流传的说法一致的。问题是一次性的还是经常性的?我这样理解。我们棉花企业经过几十年经营,不管是在计划委托下经营还是进入市场去经营,就是一个经济实体,在人的、物的方面都有相当的条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虽说市场放开了,其他的企业和组织可以收购棉花了,供销社就没有了,不需要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我认为总理说现在要起主要作用,今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没有人可以取代供销社的作用。前提是什么呢?前提是你必须从计划体制、计划的观念下转变到市场这个角度来,这是个前提。如果你就在这里等,经营理念不变,毫无竞争意识,质量掺杂使假,这么一个企业你不倒谁还用你呢?我相信我们绝大多数企业不是这样的企业,我们绝大多数企业是跟着形势的发展,观念不断地在变化,所以能承担起这个任务。前一段的事实说明,从开会汇报的情况来看,我们是收得快,收得好,效益比较好,秩序比较好,农民比较满意,企业比较满意,这都是很好的形势。当前的形势好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大形势,就是国家、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棉花工作,我们有关部门积极地做好这项工作,包括供销社在内,也包括计委、财政等有关部门,都在做这些工作,积极反映情况,包括农发行也算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再就是市场整顿,从去年开始的整顿开始见到了效果。再就是从宏观来看,棉花产大于需,老天爷帮忙,基本上没灾,质量也不错,但是很重要的是各级供销社棉麻企业是作了努力的,我了解到很多地方棉花企业没有资金,大家把自己的血汗钱拿来去收购棉花,而且并不知道这些棉花将来是挣是赔,拿出自己的腰包去收购,这是不得已的情况下作到的。我们的职工还不好吗?还要怎样才算好?我们棉麻企业、我们供销社的职工是有觉悟的,在困难的情况下是敢于战胜困难,想尽办法甚至作出自我牺牲来换取好形势,我认为大家是做了努力的。同时,我们根据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的理念也发生了变化,竞争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信誉、信息等市场的一些理念正在逐渐形成,我看这是很好的现象,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如果还象过去你不动,我看就没有这个好形势。我听过大家汇报之后我比较放心了,没听之前我还觉得今年是怎么形势呢?是什么状况呢?我不太清楚。现在看起来,我说基本上是满意的。我们的努力换取的是农民是基本满意的,出现点小毛病小问题,这是正常的,总体上是满意的;另外纺织厂是比较满意的,各级政府对我们也是比较满意的,我们企业起码目前还能保本微利,总体上基本是平稳的,今年的收购形势到现在为止还是比较平稳的。这是我们共同努力,有关部门配合,首先是我们棉麻企业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应该给予肯定,而且有的还要继续发扬下去。如果我们真正体会到领导对我们的关心、支持和信任,把它落实到行动上去,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把我们的工作做好。所以我说就应该从积极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 同时,我不客气讲,这也是给我们供销社特别是棉花企业重塑自己形象,建立自己的威信和信誉的机会。我个人认为,我们各级在收购棉花过程中,也确实存在很多盲目性,也作了些不应该做的事,出现了一些不应该出现的事。我去年就有“恐棉症”,现在还有点恐棉,一提棉花就揪着我心一样,担心出现掺杂使假之类的事。尽管“黑心棉”、“掺杂使假”多数都不是供销社的事,但我多少有点担心出问题。我也检讨,起码我们坐下来研究形势、通报情况是不够的。这次听了大家的汇报,心理塌实多了。 要正确的理解和落实总理最近的批示,批示的主要精神,我们的中心任务就是要把今年的收购工作搞好。一切影响收购的工作就放一放,千方百计把收购工作搞好。这就是应该这样理解。甚至我们改革的有些问题也要分步骤实施,分步骤出台。不要因为搞改革人心惶惶影响收购,因为收购是有季节性的,不急不行,怕负担也不行,农民的棉花就是要收上来,就是要保管好,因为你放在那里不行,要出问题。所以我认为批示是及时的,也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对我们的一种推动,我们千万要落实好这个指示精神,没有什么犹豫之处。 如何落实好?从大家谈的这些问题,我想有几个问题我想搞清楚,比如说,价格如何定合适?储备需不需要?收购资金解决得怎么样?这些问题一定要搞清楚,而且要作到心中有数,这样我才可以向上反映。我想解决这些问题有两个出路。从长远来说,必须要用改革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有这种思想准备和这种思想观念,来认识这个问题,用计划经济的这些东西不能解决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用新的、建立起市场经济的观念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这是大的题目,大前提。还抱着过去那种办法去研究解决,不行。但是话又说回来,计划到市场不是一步就到位的,他有很多连带的关系,有很多逐渐变化的关系,而中国的国情又是非常复杂的。农民不稳定不行,农民不稳定我们中国就不能稳定,所以必须保证农民的稳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农村的稳定很重要的就是要有收入。另外,我们的出口,棉纺企业出口在我们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棉纺企业成本70—80%就是原料成本。原料价格很高,就没有竞争力。还有就是国家的承受力。我国在这种状况下有多大的能力来反补农业,来补贴出口?所以要考虑。还有就是我们自身,供销社棉花企业的承受能力,这些问题都得要解决,而且都得处理好,所以我说,解决当前的问题,两条路,一条通过改革,这是坚定不移必须走下去的,改革最终的问题是产业化经营的问题,我看这一条就可以解决不少当前存在的问题。要与农民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而不是单纯一买一卖的关系,要与纺织企业也是一个代理的关系,就是利益一直联系始终,我看就没有什么大的风险。你说价格收得低也好,但低也有风险,因为你很难预测市场。当然可能从长久来看也会有赔有挣,这也可以,但是总体上,改革的趋向,市场经济的取向,就是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这路子我们必须要走。现在从购销上看,你不管谁当龙头,但是要从利益共同体出发,共同度过当前这种难关,这样很多资金问题、价格问题、利益问题都可以回避,都可以解决。我觉得山东这方面做得很好。另外市场机制,收不同地方有不同价格,地方差异不是很大,卖的话可不可以发挥市场的作用,要研究这个问题。通过我们市场来竞拍、竞卖,可能要比我们下面单独去做要好。当然市场要公开的,不能捞大家一把,大家共同利用这个市场来维护棉麻企业的利益,这算不算利用市场的一个机制一个办法?要取得大家的同意,我看这不至于使我们的棉花价格一降再降,自己都没底,我认为用市场的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去商量一下。总而言之,要用市场机制来解决这些问题。 再就是,我们将对会上大家提出的问题做具体分析,向中央汇报,这是我们开会的主要目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些行政的办法和手段可能能起一定的作用,如果我们反映得当的话。计委、财政也很重视这个会,他们也很希望帮助大家解决这些问题。但你们一定要体会到,一定要用市场的观念来看问题,而不要指望再躺在政府的怀抱里等着去补贴,等着去照顾,绝对不要有这种误解。比如说如果棉花降到350。再降到350以下农民就不干了,就要造反了,可是我要收购我只能收380,那怎么办呢?该补给农民就补给农民,该补给企业就补给企业,总体宏观指导。我们通过座谈之后,以及下一步的深入调查,也可能和有关部门,计委、财政研究给国务院写报告,但是要给领导当参谋,不至于出大乱子,这是我的想法。解决这些问题,不解决不行,多了也得收,少了还得卖,这就是现实,这些现实就得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一方面推进改革,另一方面就是多做工作。作为你们,回去后要把会上交流的信息,领导批示的精神,各个省里的好的做法,包括一些指导性的东西,都可以研究研究,并向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汇报,求得当地政府的支持,不至于出问题。我就想,不容易取得的信任一定要做好工作,否则这样的机会也不太多,大家一定要珍惜这样的机会,从供销社长远出发。改革“一放二分”决不是不要供销社,决不是不要棉麻企业,都是要用市场经济的理念来改造我们供销社,来改造我们棉花企业。我们不会没事可做的,但必须要做好。我们收购企业7000多家,就收这点棉花,有个提高规模的问题,都需要我们通过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 总之,大家要正确理解总理批示和中央精神,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情况,把我们的收购工作抓好。这个会议的主要目的就要传达中央精神,同时希望大家把收购工作做好。我们要共同努力,需要我们向中央反映的,我们会及时反映,需要你们反映的,你们也要接受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做好他们的参谋,有问题要及时反映,这是关系千家万户农民利益的做法,争取我们在棉花收购中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