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津口岸棉花出口锐减看我国棉花出口现状
记者从天津海关了解到,今年以来棉花出口锐减。1至7月,自天津口岸出口的棉花为4.23万吨,价值6394.3万美元,分别占全国棉花出口总量和出口值的95.1%和94.3%,比去年同期出口的18.48万吨,价值1.93亿美元,分别下降了81.5%和73.1%。 据天津海关调查,导致天津口岸乃至全国棉花出口锐减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国际棉花市场供大于求,造成棉价大幅度下降。据了解,今年一季度,由于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产棉大国棉花产量激增,加之近期美国、日本经济不振,对棉花的需求进一步下降,一增一减影响了国际棉花消费市场。棉花需求减弱导致国际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使棉价一跌再跌。据中国棉花网指数显示,国际市场1-7月是棉花平均价格为1173.6美元/吨,而天津口岸的出口平均价格为1511.6美元/吨,全国的出口平均价格为1522.7美元/吨。我国棉花出口价格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因此出口骤减成为必然。 根据对出口企业的调查发现,我国棉花出口价格过高主要是因为棉花出口订立的多为远期合同,一般在实际出口之前的五六个月甚至一年之前就订好了合同,因而在国际市场供求出现波动时,企业也必须按照旧合同约定好的价格执行。另外,我国棉花市场已经放开,企业在收购棉花时直接与棉农协调价格,收购成本高于出口收益。据调查,目前我国企业大约有一半的棉花出口合同无法执行,而外商也宁可赔偿违约损失也不愿意履约。 二是国家削减棉花出口补贴,企业适应缓慢。去年国家取消了普通棉花的出口补贴,对新疆的出口补贴也由原来的1760元/吨降为980元/吨。棉花补贴的削减使经营企业转变思路、调整出口策略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因而客观上影响了今年的棉花出口。 三是棉花质量问题也成为出口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是棉花的外在质量问题严重,以棉花中混入头发丝、化纤丝和布丝为主,今年有相当数量的棉花“三丝”严重超标导致出口受阻。 据一些常年在天津口岸出口棉花的企业介绍,由于棉花出口量骤减,他们收购的大量出口棉已转为内销,这样就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导致今后棉价继续下跌。目前国内棉花市场平均价格在11600元/吨,随着棉花收获季节的到来,棉价将继续下降到9500元/吨甚至更低,棉农和棉花经营企业的利益将在一定程度上受损。 针对棉花出口现状,天津海关人士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采取相关措施,以保护我国的棉花产业:调整棉花出口的有关政策,暂时恢复和提高棉花出口的补贴水平,以降低企业的出口成本,缓解当前的出口压力;建立棉花出口预警机制,提前调整出口经营策略,以尽可能地减少因国际市场动荡给企业进而给棉农造成的损失。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