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内我国不会增加棉花进口
就像1995至1997年中国大量进口棉花托起了每磅80美分以上的高棉价一样,近期的国际市场棉价将因中国不会增加进口而呈阴跌态势,预计在中国大幅增加进口量之前会一直在底位徘徊。 9月份的新棉上市加剧了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态势,入世前我国不会增加棉花进口,收购压力将使国内棉价直逼国际市场。在上一季棉花供大于求且销售不旺的情况下,今年我国棉花产量将超过490万吨,这已与我国最高年需求量相当接近,国内棉花市场供大于求的市况将进一步加大。如果我国能在今年底顺利入世的话,明年棉花进口至少会高于近两年5万吨左右的水平。为减少对我国棉农的冲击,当务之急是尽快消化这些国产棉,这就决定了入世前我国不会增加棉花进口,而只会通过降低国内棉价的办法来保证每年上百亿美元的棉纺织品出口。这种趋势在6月份以后已经显现出来:平均棉价已从12000元/吨(约为65.90美分/磅)一路回落到目前的9260元/吨(约为50.85美分/磅)。 我国下调棉价可能带动国际棉价继续探底。据悉,今年新疆棉的收购价格约在8000元/吨,加上轧花加工成本、银行利息以及包括利润在内1吨棉花约合9600元左右(其中还未计算棉籽等副产品加工带来的利润),与目前进口棉花港口交货价格(含关税、增值税及港口费用)基本相当。此外,从新棉季开始我国将加大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流通环节的高成本可望降低,这为国内棉价下调拓出了新的空间。我国通过降低棉价缓解企业对进口棉的需求则是国际市场棉价继续下跌的动力。8月28日《棉花展望》A指数降至每磅42.50美分 (不到8000元/吨),且跌势未止;纽约10月份的棉花期货已经跌到每磅38.35美分(约合7000元/吨)。由于美国棉农可享受政府巨额补贴,价格再低仍可以承受,因此在美国棉花库存高达176万吨且从市场上看不到任何上涨希望的情况下,国际棉价将继续呈阴跌态势。 据分析,我国正式入世的消息将会刺激国际棉价出现反弹,但是真正的反转行情只有在我国大幅增加进口时才会出现。根据中美协议,中国入世当年的棉花进口配额为78万吨(为历史最高值),能否马上形成进口的增加,还要取决于中国政府的决定,如配额如何发放,由谁来参与买卖,数量的分配等等很多悬而未决的事情都需要多方面协调。因此,专家认为,我国入世后棉花进口不会立刻大幅增长,且当年用满配额的可能性不大,国际市场棉价也还将继续在底位徘徊。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