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价格信息中心:今年新棉收购价可回落到每担380元左右
记者今天从国家计委中国价格信息中心获悉,受国际市场价格下跌和国内棉花增产的影响,今年新棉上市后,长江中下游和黄淮海地区标准级(328级)棉花收购价格有可能回落到每担380元左右。 同时,新棉上市后标准级以上优质棉供应将偏紧,价格会高一些;标准级以下低质棉将供过于求,价格会更低一些。 据了解,今年以来,世界主产棉国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普遍增加。有关方面预计今年全球棉花产量将增产6.3%,全球棉花消费需求却增速减缓,国际棉花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态势,价格持续下降。8月上旬,利物浦棉花协会发布的棉花价格A指数为每磅44美分,折合人民币每吨8080元左右(加关税、增值税及港口费用后,进口棉花港口交货价9600元左右)。预计国际市场这种棉花供大于求及价格低迷的态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由于去年国内棉花价格上涨,今年国内棉花种植面积增加较多。农业部最新统计资料显示,今年棉花种植面积由年初预计的6900万亩增加到7200万亩,比上年增长18.8%。目前棉花长势良好,如后期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预计今年棉花总产量可达9800万担以上,比去年增产1000万担以上。受国际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影响,今年我国棉花需求难有较大增长。预计2001年度国内新棉生产可以满足需求。如果加上目前国家储备和商业库存,国内棉花资源十分充裕。 今年4月份以来,国内棉花价格连续下滑,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平均成交价格由一季度末的每吨12000元降至目前的每吨9400元左右。 中国价格信息中心负责人强调,我国棉花市场价格回落,会进一步缩小与国际棉价的差距,有利于提高我国棉花及棉纺织品的竞争力,也有利于促进棉花生产增长方式的转变。他建议,根据当前棉花市场需求结构,棉农要加强生长后期的田间管理和采摘后的整理,以提高棉花质量;棉花经营企业在棉花收购中要注意拉开品质差价,以鼓励和引导优质棉的生产。目前棉花购销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棉农、棉花流通企业和纺织企业要密切关注国内外棉花供求形势及价格变化趋势,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合理安排生产和经营。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