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强调做好棉花质量监管工作刻不容缓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今天在全国《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宣传贯彻会上说,全国各级质检部门和所属纤维检验机构要深入学习宣传《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抓紧做好当前的棉花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保证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蒲长城说,今年8月3日,国务院公布施行了《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对进一步加强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打击棉花质量违法活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棉花是我国的优势纤维资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和纺织原料。棉花质量问题,与棉花生产和纺织工业发展密切相关,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加强棉花质量监督工作。但是,面对当前棉花流通中掺杂使假、标识与质量不符、棉花购销中压级压价或抬级抬价行为,现行的法律法规已不能完全适应监督执法的需要,这就造成了棉花质量监督的法律依据和执法主体资格在棉花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一再受到行政相对人的质疑,甚至是对抗,极大地影响了棉花质量监督的权威性,导致了棉花质量监督管理力度的严重下降。 他说,国务院今年在对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作出“一放、二分、三加强”的重大决策时,批准并颁布实施《条例》。条例的出台,为规范棉花市场管理、加强棉花质量监督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各级质检部门及专业纤维检验机构,一定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实施《条例》的重要性,按照《条例》的要求做好棉花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保证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据介绍,我国虽是棉花的生产大国,但质量却不是优势,进入流通后,由于人为的过错行为,往往造成棉花质量的下降甚至根本性的破坏,以至于不得不大量进口棉花,这也是我国棉花资源优势长期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条例》的有效实施,将促成我国棉花资源的产量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促进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棉花市场的形成。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