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世界报》:欧洲成衣商纷纷到中国淘金
登陆香港之后,欧洲中档成衣品牌现在又开始纷纷进军中国大陆,这一趋势最近几个月明显加速。它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吸引3亿中国中产阶层。如此巨大的潜在顾客群体相当于整个美国的消费者,仅上海一地的人口就超过了荷兰,而且还保持着两位数的经济增长。这让成衣制造商们对中国充满期待。 不过法国女装联盟秘书长弗朗索瓦·马里·格罗说:“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还是相当谨慎的,它们先开一家专卖店探路,然后看生意好坏再做定夺。西班牙某服装品牌就是如此,先开几家商店,赢得一批顾客,还可以了解中国市场的拓展空间到底有多大。” 该品牌2004年5月在香港开设了第一家专卖店,反响很好,颇受顾客欢迎,于是2006年更多进入大陆市场。如今该品牌在中国拥有9家店铺,其中5家在香港。 “谨慎”可以使这些欧洲品牌适应中国这样一个特殊市场的特殊需求。某瑞典品牌在这方面就有过痛苦的教训。他们的第一家专卖店4月份在上海隆重开业,却没有准备32码以下的型号,而上海女性大多穿30码的衣服。这之后,该品牌又在经济发展较快、购买力增长迅速的地区开设了两家分店,他们对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法国驻上海经商代表处负责消费品的皮克女士认为,这些企业要想在中国取得成功,就必须提高产品档次,把重点放在时装上。正如法国时装研究所的曼维埃尔所说,时装是这些品牌唯一能够创造附加值的地方。他认为中国的年轻人已经很西化,这些品牌在这方面大有可为。 皮克女士说:“在中国卖衣服,就像到慕尼黑卖啤酒。”的确,怎么能够让这个世界加工厂买你的衣服呢?现如今很多品牌都把自己的主要产品拿到中国去加工。这就是欧洲服装厂商开拓中国市场时面临的最大挑战。 所以,法国某男装品牌目前还不打算进入中国。该品牌董事长皮蒙先生说:“他们的习惯不同,身体板型也不同。再说对中国男人来说,穿衣还不是头等大事。我们能靠什么来提高附加值呢?我不想向中国人出售我能让人在中国生产的东西。”不过该公司还是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考虑如何在三五年后打入中国市场,同时还能保持自己的特色。 但某法国女装品牌早在十年前就进入了中国。它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创立了两个品牌。该品牌在全世界有3417家店面,其中2317家在中国,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20%。皮蒙说:“去中国发展一定得让中国顾客了解我们的品牌,如果就是为了去卖T恤衫,那也不是他们所期望的。” 但另一法国品牌服装公司总裁博马努瓦不赞成这个观点。这家创办于1985年的品牌两年内开设了60家分店。博马努瓦认为:“就像麦当劳一样,我们可以在当地买牛排,再加上美国口味。”在他看来,法国时装的最大优势是它的技术,法国设计师应该让这种技术适应中国人的体形。 格罗说:“如今的中国需要时装,虽然中国人并不是都讲究时尚,可我们应该早做准备,因为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现在还不是时装天堂,可是20年后它肯定会成为时装中心。”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