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产品势必受制于他人市场,产业集群出口意味着掌控他人市场——浙江1家外贸纺织企业10年开拓境外市场经验再次印证1则经营定律:“走出去”彻不彻底,决定外向型制造企业在危机面前抗风险能力。

  从成立自己的海外贸易公司,到开设加工工厂,建立配套产业链直至开办工业园区,浙江越美集团从产品出口到产业集群出口,在金融危机面前,不仅能够自主掌握订单,而且成功规避贸易壁垒和汇率波动风险。

  据了解,2009年1-5月越美内外贸产品销售9个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以上,利润预计同比增长30%。虽然上半年是纺织品出口淡季,但是越美2009年前5个月实现自营出口3700万美元,同比增长45%,预计下半年旺季来临以后,出口增幅在50%以上。

  从绍兴布商到尼日利亚纺织“老大”

  越美成立之初主要从事提花布销售。在当时绍兴诸暨只是1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从1992年到2000年1年自营出口不足300万美元,还经常因为香港贸易公司拖欠货款陷入困境。为讨回欠款,老板徐志明只能够守在香港客商办公室里,却意外地发现这里来来往往的全是黑人,原来他的纺织面料最终消费市场是在非洲。

  2000年越美开始在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办起贸易公司搞批发,尼日利亚是纺织品消费大国,当地人穿衣习惯是“3块布”,头上包1块,身上裹2块,再加上天气炎热面料容易霉烂,1亿4000万人口的布料消费相当于5亿人口的国家。但是当地没有轻工业,纺织品奇缺,徐志明带去的印花布遭到当地批发商的抢购,最多的1次1天之内涨价7次。

  2004年开始尼日利亚严禁进口中国纺织品,通过灰色清关进入尼日利亚的纺织品就是走私。徐志明被尼日利亚海关当作头号“走私犯”,和其它9个浙江老板一起被抓到秘密警察局关4天4夜。据了解,2004到2005年间尼日利亚海关抓捕浙江商人事件时有发生,被尼日利亚政府罚没的浙江纺织品至少有3、4亿元。

  “中国这么多企业,在尼日利亚都是非法经营,但是那里市场又这么好,每个做纺织品的商人,都想冒一下风险。”徐志明说。

  徐志明说,“大家都想平平安安的,也知道最好自己能够办厂,但是初来乍到的企业不了解尼日利亚政策,自己办厂投资也太大,所有东西都要进口,连1颗螺丝都要进口。1吨水泥3500美元,1吨钢材8000美元,那里并不是投资办厂的天堂,也很少有企业能够下决心投资。”

  尼日利亚是产棉大国,但是没有棉纺企业,没有配套产业链,单独1家企业办厂,不仅成本居高不下,而且连原材料获得都很困难。徐志明在尼日利亚办的工厂,也只能够对国内进口的半成品进行诸如绣花之类简单的深加工。徐志明很快就发现,没有配套产业链,单个生产企业很难形成产业优势。同时越美发现,不少绍兴企业也想“走出去”,但是困难重重:对国外环境不熟悉,担心自己出去风险太大,他们更希望抱团“走出去”,减少投资风险。

  2004年经过中国商务部和尼日利亚政府批准,越美投资100万美元,在尼日利亚卡拉巴保税区设立第1家境外加工贸易生产企业——“金美(尼日利亚)纺织品有限公司”。越美在当地兴建厂房7000多平方米,招聘当地工人130多人,又从国内投入设备和聘用技术人员。近几年越美不断追加投资,目前已经累计投资1088万美元。2006年8月越美又在西非塞内加尔投资500万美元,创建第2家境外加工贸易企业。

  2007年越美集团决定投资5000万美元,设立越美(尼日利亚)纺织工业园。越美纺织工业园1期占地600亩,拥有厂房28万平方米,计划引进15-17家纺织类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已经有30多家企业表达加入园区意向,绝大部分企业都是在尼日利亚有过多年贸易经验的企业。

  “走出去”柳暗花明

  徐志明说,原来坯布做好卖给印染厂,印染厂卖给外贸公司,外贸公司卖给香港公司,香港公司卖给尼日利亚批发商,他的利润只有5%。把销售部门设到目标市场,一下子省掉4个中间环节,当年利润就从5%上升到40%,一些新产品甚至有100%高额回报。“最重要的是,当地市场需要什么花色面料,国内几分钟后就知道,当天就能组织生产。”3个月内企业出口翻番,此后企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00年越美年销售收入不足4000万元,到2008年已经达21亿元,平均每年增长65%以上。除利润率得以保障,越美还顺利越过尼日利亚本国针对纺织品进口的限制,并且利用欧美国家与非洲各国签订的国际贸易条约,产品进入欧美市场也畅通#p##e#无阻。

  “如果没有在尼日利亚开设工厂,我们的产品进入尼日利亚是非法的,3天2头要被海关查封,这道政治风险通过工厂规避。”徐志明说,“现在我们的产品还销往香港、欧美等地,就算没有金融危机,纺织品配额、反倾销、反补贴等各种非关税壁垒的风险也一直存在,通过办厂国际贸易壁垒也成功规避。”

  除政治风险和贸易壁垒风险,境外办厂还帮助徐志明成功规避人民币汇率不断提升给出口企业带来的风险,甚至还依靠汇率调节,每年为企业创收。由于有境外企业,越美通过境外公司获得美元贷款,同时国内企业通过远期结汇等金融工具,合理调节汇率。每年越美通过汇率调节能够增加收入2000多万元。

  创建境外工业园区则让中国企业享受到更多的政策优惠。一方面,进入纺织园区的企业可以享受到我国商务部“纺织企业走出去专项资金”支持,在尼日利亚可以享受尼日利亚自由贸易区政策、作为保税区企业,不受征纳税、关税、外汇等法律法规约束,外资设立与撤销变更自由,进出口畅通自由,不受配额限制,出口产品还享受高额退税奖励。

  浙江省外经贸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建立境外工业园区,产业链整体转移还有利于优化国内产业结构,改变国内纺织业低小散状况,缓解国内资源环境压力。非洲国家生产水平普遍较低,一些在国内面临淘汰设备仍然有利用价值,通过作价投资国内纺织闲置设备和产能出口尼日利亚,一方面充分利资源产生效益,一方面也为产业“腾笼换鸟”赢得空间。浙江在全国较早出台了加快“走出去”的指导性文件,率先设立对发展中国家投资贸易的专项资金。

  境外投资仍存困境

  据了解,目前越美在境外有6家贸易机构,在非洲设立2家工厂,最近在尼日利亚国家级保税区又建立我国首个境外纺织工业园区,其生产的提花布、印花布销往非洲、美洲等市场,2008年销售收入达到21亿元。2009年自营出口目标是增长30%以上。在非洲的工厂要扩大产能,其设在湖北省的棉纺基地还计划扩招员工1000人。

  不过中国企业要实现规模化的境外投资甚至产业集群出口,还面临许多条件的制约。以非洲为例,越美遇到1个现实问题就是企业人员办理签证非常难,时间长。如果企业遇到紧急的事情,只能通过多种渠道,高价获得签证,才能够“走出去”。

  浙江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认为,境外投资项目还面临建材采购难题。由于国外物资材料奇缺,价格高,因此到国外建设加工厂,所需材料几乎都要在国内采购。这不仅造成投资成本提高,而且经常遇到由于遗忘某种材料的发运,工程不得不停工待料,以致遭受损失。

  此外由于对投资国的法律和投资环境不熟悉。“走出去”的企业,普遍缺乏对投资国的法律和投资环境的了解。因此无论是贸易型窗口还是加工企业,都需要对投资国的法律和政策加深了解,这样才能够在陌生的环境下减少投资失误。

  另外外派的工作人员,经常会遇到语言不通、风俗不懂、道路不熟的情况。因此最初开展工作常常比较困难。人身和财产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前几年越美经常遭遇投资国政府官员以各种借口,限制管理人员的自由或没收财物等,给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困难。


资讯权限图标说明:
  1、红锁图标: 为A、B、C等级会员、资讯会员专享;
  2、绿锁图标: 为注册并登陆会员专享;
  3、圆点图标: 为完全开放资讯;

本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锦桥纺织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锦桥纺织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锦桥纺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侵权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锦桥纺织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及投稿事宜,请联系:0532-66886655 E-mail:gao@sinotex.cn


手机扫下列任意二维码,轻松便捷获得纺织商务和资讯信息!
手机版  |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最新资讯  |   历史资讯  |   成功案例  |   公告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150058号  |  青岛网监备案号:37021202000115  |  鲁ICP备15026196号  |  营业执照公示

Copyright © 1999-2025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