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棉纺厂第一批纺织女工(1952年摄)。

位于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家纺织企业,员工正在赶制订单(2024年12月24日摄)。

新疆图片库里,有一张1952年的老照片:新疆七一棉纺厂的车间里,2名女工围在轰鸣的机器旁,手指翻飞间,一股棉纱缓缓抽出。这股纱,是新疆纺织业的起点,也在宋玉珍的生命里,缠绕了整整一个甲子。

1964年11月,16岁的宋玉珍拿着公社开的介绍信,来到新疆七一棉纺厂。

梳棉车间的机器声震得人耳朵发麻,宋玉珍常听师傅们回忆,1952年工厂投产前,条件很艰苦--设备是从其他城市拉来的旧机器,工人们打地铺、吃杂粮,却硬是凭着一股劲,让新疆历史上第一座现代化棉纺织厂开工投产。

初入车间,宋玉珍看啥学啥,没多久便把梳棉机的操作门道摸得七七八八。不怕吃苦、干活利索,这是工友对她的评价。几年后,她入了党,又被任命为值班长,管着近百号人的班组。

“当时领导给发了个哨子,哨子一响就知道该干活了。”宋玉珍笑着回忆,“喊破嗓子都不如哨响,那声音能穿透整个车间。”

最忙时,宋玉珍带着工友要看管三排梳棉机,一排8台,总计24台。“8个小时,我们在机器间跑来跑去,下班时两条腿像灌了铅。”她还记得,那时开会总在讲产量,哪个班完成了,哪个班没完成,没完成的听着心里不是滋味,转头便更卖力地干,“年轻嘛,手脚麻利,多加几个班就把活赶出来了。”

时光流转,新疆纺织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进新疆天山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产业园,智能化纺织设备高速运转,机器人在车间穿梭,自动化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行。产业园内,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加工等环节紧密相连,形成高效协同的产业链。去年夏天,宋玉珍在这里参观时,看着现代化的操作车间,想起了当年车间里的煤炉和永远擦不完的棉絮,感慨道:“过去是十几个人围着一台机器转,现在是智能化设备替代了人。”

在国家、自治区纺织服装扶持政策及援疆省市支持下,新疆不断拓展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空间,支持化纤纺织一体化发展,棉纺织产业链和供应链建设进一步加强。纺织企业纷纷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投入力度,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

从新疆七一棉纺厂的梳棉机,到现代化纺织产业园里的数字生产线,从棉花种植到成衣出口的完整产业链,处处都能看到像宋玉珍这样的纺织人留下的印记。

2024年,新疆棉花和纺织服装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200亿元。那股1952年的棉纱,在时光里织成经纬纵横的产业网,一头系着戈壁滩上艰苦创业的流金岁月,一头通向新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更广阔的未来。


资讯权限图标说明:
  1、红锁图标: 为A、B、C等级会员、资讯会员专享;
  2、绿锁图标: 为注册并登陆会员专享;
  3、圆点图标: 为完全开放资讯;

本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锦桥纺织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锦桥纺织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锦桥纺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侵权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锦桥纺织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及投稿事宜,请联系:0532-66886655 E-mail:gao@sinotex.cn

相关文章

 


手机扫下列任意二维码,轻松便捷获得纺织商务和资讯信息!
手机版  |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最新资讯  |   历史资讯  |   成功案例  |   公告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150058号  |  青岛网监备案号:37021202000115  |  鲁ICP备15026196号  |  营业执照公示

Copyright © 1999-2025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